眼睛的分子年齡首次確定
科技日報訊 (記者張夢然)一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手術過程中常規(guī)取出的微小眼液滴,繪制了來自眼內不同細胞類型的近6000種蛋白質的圖譜。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10月19日的《細胞》雜志發(fā)表論文稱,他們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據(jù)這些數(shù)據(jù)創(chuàng)建了一個“蛋白質組時鐘”,可根據(jù)健康人的蛋白質譜判斷其眼睛的分子年齡。該時鐘顯示,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葡萄膜炎等疾病會導致特定類型細胞加速衰老。令人驚訝的是,研究人員還在眼液中檢測到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質,這可能為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提供途徑。
為了繪制眼內不同類型細胞的蛋白質圖譜,研究團隊使用高分辨率方法來表征120個液體活檢中的蛋白質,這些活檢樣品取自接受眼科手術患者的房水或玻璃體液。他們總共鑒定出了5953種蛋白質,是之前類似研究中鑒定的蛋白質數(shù)量的10倍。使用新創(chuàng)建的軟件工具,研究人員能將每種蛋白質追溯到特定的細胞類型。
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模型,來研究疾病與分子衰老之間的關系,其可根據(jù)26種蛋白質的子集預測眼睛的分子年齡。因此,該模型能準確判斷健康眼睛的年齡,表明疾病與顯著的分子衰老有關。
研究人員還檢測到了幾種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質。篩查眼液中的這些標記物可實現(xiàn)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和后期的治療監(jiān)測。
研究表明,衰老可能是器官甚至細胞特異性的,這可能會促進精準醫(yī)學和臨床試驗設計的進步。這些發(fā)現(xiàn)表明,人體器官正在以不同的速度老化,使用靶向抗衰老藥物可能是預防性精準醫(yī)學的下一步。
接下來,研究人員計劃對更多患者和更廣泛的眼部疾病的樣本進行表征。他們表示,新方法可用于分析其他難以采樣的組織。例如,腦脊液活檢可用于研究或診斷大腦,滑液可用于研究關節(jié),尿液可用于研究腎臟等。
- 21-12-30科研人員研發(fā)出水面智能保潔無人子母船系統(tǒng) 搭載動態(tài)避
- 21-12-31迄今最輕鎂同位素誕生
- 21-12-31我國瞄準智慧育種4.0時代進發(fā)
- 21-12-30研究人員開發(fā)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運行500小
- 21-12-30氣候變暖影響下,這種動物或將面臨“性別失調”
- 21-12-31控制調節(jié)性T細胞發(fā)育的生化“開關”找到
- 21-12-30韋布發(fā)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務可期
- 21-12-30“一不小心”活到200歲 太平洋巖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
- 21-12-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“數(shù)字化解封”
- 22-04-20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

